壁画作品_最后的晚餐_The Last Supper_Leonardo da Vinci_达芬奇

北京画室    美术作品鉴赏    壁画作品_最后的晚餐_The Last Supper_Leonardo da Vinci_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_The Last Supper

作者:列奥纳多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美术作品名称: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美术作品作者:列奥纳多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原作收藏地:意大利米兰的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Convent of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in Milan)

作画日期:约1490年

画家作画年龄:达芬奇约46岁

原作尺寸:高度: 460 cm (181.1 in.), 宽度: 880 cm (346.46 in.)

美术作品材质:壁画(Tempera, Gesso)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左一:巴塞洛缪(Bartholomew)
美术作品
最后的晚餐左二:小雅各(亚勒腓之子 / James, son of Alphaeus)
绘画作品
最后的晚餐左三:安德烈(Andrew)
美术作品大全
最后的晚餐左四:西门彼得(伯多禄 / Simon Peter)与最后的晚餐左六:约翰(若望、John)窃窃私语,两人前方身穿绿衣的男子为叛徒犹大(Judas Iscariot)

可以感受到西门彼得(伯多禄 / Simon Peter)听到有人背叛耶稣这个消息时的愤怒

美术作品大全
西门彼得(伯多禄 / Simon Peter)手握尖刀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左五:叛徒犹大(Judas Iscariot)手握钱袋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左七:耶稣( Jesus)宣布消息时满脸悲痛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左八:托马斯(多默 / Thomas)向上指的手指反应了他当时的心烦意乱和不满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左九:中间人物 大雅各(西庇太之子 / James, son of Zebedee)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左十:腓力(Philip)的手在胸前,仿佛在向耶稣要一个解释。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左十一:蓝衣男子马修(Matthew)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左十二、十三:裘德(左)、西蒙(Simon )(右)

画中人物从左到右是:巴塞洛缪(Bartholomew)、小雅各(亚勒腓之子 / James, son of Alphaeus)、安德烈(Andrew)、叛徒犹大(Judas Iscariot)、西门彼得(伯多禄 / Simon Peter)、约翰(若望、John)、耶稣( Jesus)、托马斯(多默 / Thomas)、大雅各(西庇太之子 / James, son of Zebedee)、腓力(Philip)、马修(Matthew)、达太(圣犹大 /Jude Thaddeus)、裘德的西蒙(Simon )。

 

  • 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鉴赏

  • 故事角度鉴赏

这幅画描绘了耶稣和他的使徒们最后晚餐的场景。《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

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达·芬奇不仅在绘画技艺上力求创新,在画面的布局上也别具新意。一直以来,画面布局都是耶稣弟子们坐成一排,耶稣独坐一端。达·芬奇却让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耶稣孤寂地坐在中间,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显得庄严肃穆。

背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稣身上。耶稣旁边那些躁动的弟子们,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各不相同。尤其是犹大,手肘碰倒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

最后的晚餐

犹大穿着绿蓝相间的衣服,在阴影中,他的计划突然被揭露出来,对他的计划被披露感到吃惊。他抓着一个小包,可能是在表现里面装有用来出卖耶稣的报酬,或者是指他在12个门徒中作为司库的角色。他是唯一一个把胳膊肘放在桌子上的人,他的头在水平方向上也是画中最低的。

 

  • 绘画角度鉴赏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最初创作构思起步于卡斯塔尼奥的作品。在列奥纳多的草图中,一字形排开的构图,犹大独自坐在长桌的另一边,耶稣正把面饼递于犹大的面前,众人的注意力都转向了犹大。为了形成众人对犹大的压倒一切的气势,列奥纳多在草图中升高了视平线。

达芬奇在草图中也学习了卡斯塔尼奥的做法,让门徒约翰伏在桌上。而以前传统的画法是根据圣经原典的描述,让约翰投于耶稣的怀中。草图上的每一个人,几乎都照搬了来自生活的素材,人物都具有剧烈的情态,动作幅度较大,却少有相互的联系。

达芬奇继承了卡氏对宗教题材的情节化的处理方式——在画中讲述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这种宗教题材的世俗化倾向在15世纪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当时,许多画家喜欢把圣经故事展现于此时此地的现实环境中,并常常在其中画上自己和朋友的形象,以此为荣。 

达芬奇采用了平行透视法,运用了最为传统的一字形排开的构图惯例,让中心焦点集中于耶稣的明亮的额头。耶稣伸开双手,低垂双眼。他已经把话说完,沉默着。但是,他的手势却有着不可抗拒的精神的号召力,召示和启迪人们去内省,去沉思。

作品运用了高超的明暗技法,“达·芬奇被认为是明暗对比法之父,尤其是他的《最后的晚餐》,在较后的艺术中第一次大规模地把明暗用作构图因素。”所有人物都被统摄于神秘而宁静的光影之中。

不同于卡斯塔尼奥等三位画家,达芬奇用阴影消除了背景中应该会有的所有的细节。沃尔夫林说,为了精神统一的需要,在达芬奇的作品中,“仅仅能够给观者快感或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都从场景中取消了。只有能够满足这个主题迫切需要的东西⋯⋯才被提供给想象力。没有一样东西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的:画里的一切都是为了整体。” 

十二门徒的情感充溢,动作强烈,展现出了列奥纳多观察和塑造各类人物的才能。同时,以基督为中心,他们被相当有序地组合成左右平衡的四组。巧妙的组合使他们获得了秩序的宁静。

犹大本人的“隐退”,使得由他而起的众门徒的激情转化成了“无声的喧哗”,成了耶稣这一“最强音”的“和声”。正是由于这一对比,耶稣的沉默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贡布里希曾用“哑剧”一词来描述这一作品的场景气氛,可谓意味深长。

沃尔夫林认为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这一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种种“同一性”,预示了巴洛克风格的到来。他把圣经文本中存在的“圣餐设立”和“宣告背叛”这两部分相矛盾的内容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这种创造能力同样是史无前例的。

也许,正是因为达芬奇在15年前尝试这种独创性的“哑剧”手法不甚成功,致使他的《三贤士来朝》永远停留在了草图阶段。而《最后的晚餐》这一杰作终于成功地使艺术新成就与历代优秀的艺术传统以及题材固有的文化内含如此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当然,达芬奇的创作不可能再回到普里西拉墓室的“分面包”的多义性之中去,他也不可能采用中世纪时期冷冰冰的图案符号式的人物造型和手法。

经过几代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大师们的努力,悠久而丰富的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的人性与情感在艺术的创作中是不应该再被分离的了。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在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的结合上是做得最好的典范之一。

 

  • 作品《最后的晚餐》的历史背景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15世纪晚期由达芬奇直接画在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的餐厅墙上创作的壁画作品。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

据推测,这幅作品大约于1495年至1496年开始创作,是达芬奇米兰的赞助人卢多维科·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公爵委托进行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翻修计划的一部分。

达芬奇于1495年开始创作《最后的晚餐》,并于1498年完成,但他并没有继续创作这幅画。开始的日期还不确定,因为修道院的档案已经被销毁了,一份1497年的文件表明,这幅画在那个时候几乎完成了。

关于犹大的脸,瓦萨里曾讲过一个趣闻:圣玛利亚感恩教堂修道院院长总是催促列奥纳多“尽快完成这项工作”,并向公爵抱怨这个艺术家如何拖延时间。得知此事后,列奥纳多对卢多维科说他还在寻找一个长着极为阴险毒辣的脸的人作犹大的原型,但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脸,“他一定会用那个不够善解人意、缺乏耐心的修道院院长的头部”作为模型。听到这番话之后,公爵顿时狂笑不止,而“那个不幸的修道院院长糊里糊涂地回到家里,还担心在他的花园里工作的工人”。

 

  • 历史传承

由于制作前期准备不足,整个壁画在达·芬奇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剥离,不知被后世画家重复画了多少次,哪一笔是达·芬奇的真迹恐难寻觅;此外这块圣地还经历了多次战争。除了拿破仑的大炮的轰击,二战时教堂也遭遇了轰炸。多亏意大利人把这面墙前后上下用好几层沙袋完全遮挡住,壁画才幸存了下来。

现保存《最后的晚餐》的修道院大厅完全与外界隔绝,所有的门窗都用铝合金和玻璃罩住,真正做到了恒温、恒湿、全封闭。参观者要经过三道玻璃门才能来到入口处,每一道门都必须在前一道门完全关闭之后才开启。当餐厅古朴的大门向朝圣者开启后,便进入了一座空旷、昏暗、静谧的大厅,存有壁画的墙在防紫外线灯照射下显现。与之相对的另一面墙也绘有壁画,主题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工作人员会详尽地把这两幅画向人们讲解将近20分钟,而这也是参观者在大厅里所允许停留的时间。


浏览量:0
收藏

 

 

北京画室 美术培训画室

美术高考画室 北京画室